“创业肯定是投自己已经熟悉的东西,我以为我已经对临期食品熟悉了,没想到3个月就血赔了50万。”第一次创业的小娄一脸痛苦,用镜头拍下自己即将关门的临期食品店(食品折扣店)。
临期食品很多人比较陌生,小娄一开始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,他是IT男出身,受疫情大环境影响,公司减员,小娄成了卷铺盖的一员。经人介绍,了解到了临期食品,就是快过期的食品,有的离保质期1-2个月,入货价就低于成本价好几倍。
比如一包旺旺先贝,市场价22元的,离生产限期不到2个月,拿货价直接去到9.5元。小娄再一转手,13元卖出去,比市场价低这么多,吸引很多人买,有人买就能赚钱。加上可以加盟,有稳定货源,小娄觉得这笔生意还真不错。
不就是个快速消费品买卖吗,一买一卖赚个差价。真到自己开时,小娄就傻眼了,是有临期食品,还真卖得不错,比如说乐事薯片这些大牌子,很畅销,根本就是供不应求,小娄赚钱了,当他下次再想进这种畅销的临期食品,根本就没有了。
更可怕的是,原来现在临期食品整个市场都不多了。食品制作生产现在有大数据分析,不像前几年一样会有大量做多的情况,而且食品特别是进口的,经过这几年市场的培养,人群已经不再稀罕,不存在花小钱买来偿偿的情况。
因为整个临期食品供应链问题,供小于求,2002年整个中国不到100家经销商,是红利期,经销商找商家谈时,那是多少钱随便谈,由自己开价,不然卖不出去商家更亏。现在越来越多人加入临期食品经销商,去谈价时,商家会比较,价高者得,直接抬高了临期食品价,有的甚至比成本价更高。
因此,小娄加盟的临期食品经销店,是有临期食品,但不是全是临期食品,还要搭一些正价商品,这样一来,更赚不了钱了。
其次,小娄说自己的店面位置也不行,客流量没有很好,当时着急开店,看着人流不错的就盘了,临期食品这个店面位置很重要,客流量好,直接就卖翻了。而且当时小娄想做高端,货架陈列都做得很好。临期食品就是没钱的人,贪便宜的人买的,这一高端,人不进来了,成本就上去了。
3个月不到,小娄只能及时止损,关门大吉。他现在做自媒体,总结了三点经验,把失败经验分享给想创业的人。